“样式差不多,但价格差了1000元!”选购家具的李先生很迷惑地说。记者在许多家具卖场看到,有很多“孪生”家具价格相差悬殊,这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李先生说:“买贵的,怕当冤大头;买便宜的,又怕不环保。”这也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心态。
目前,家具侵权问题严重,一件新家具不出半月就有仿制品出现。家具行业有其特殊性,产品换代较快,而申请专利的审批程序需要一定时间,在专利申请至专利授权之间的空档里,相当多的家具企业已跟风模仿,低价的“盗版”产品出现使原创产品深受其害。
对此,青岛市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单青川说:“家具企业应形成品牌,做好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注重自身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专利等的开发和保护。”
“孪生”家具迷人眼
五一之后,家具销售进入旺季。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一些展示的家具中,“产品已申请专利,仿冒必究”、“请勿拍照”等类似的告示牌随处可见。对此,现场一位销售员说:“商家摆放专利提示牌的目的,不仅可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促进商品销售,而且也可对恶意仿冒的厂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记者近日对青岛几个家具卖场走访后发现,无论在经销哪种档次家具的市场里,都有很多相似的“孪生”家具。在卖场中,记者随机调查了20多位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选家具最看重就是样式。
“孪生”家具外形相似但价格悬殊,该如何选择?这让消费者很迷惑。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称:“‘孪生’家具不仅令消费者无所适从,而且家具企业也很无奈。”
盗版让家具业受伤
即便有警示牌,很多原创设计还是免不了被盗版的命运,只要一投入生产,仿制品便会“千树万树梨花开”。青岛某家具企业负责人说,去年新推出的家具样式不出半个月,仿制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该产品直接受到冲击,下半月销售额下降了60%,损失惨重!”而这样的例子在业内并不少见。目前,部分家具企业在设计与材料技术上鲜有创新,相互仿制产品雷同,价格战时有升温,仿制将家具业逼向了死胡同。单青川说:“一味仿制终将断送家具业!”
家具行业产品更新速度很快,而企业申请专利却要经过复杂的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专利保护和产品更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此,青岛一木集团总经理殷兆坤说:“由于家具行业产品换代较快,产品种类、款式较多,企业将所有新产品全部申请专利不切合实际。”
此外,部分不法企业不会抄袭家具整体,而是抄袭其中一部分。青岛宏林家具负责人栾产一认为,当专利申请企业成功申请专利,对其采取发起诉讼时,不法企业也会提起反诉,使原告企业诉讼无功而返。殷兆坤则更倾向于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更新速度。他认为,淘汰掉被仿冒产品,比打官司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