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记者从东软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的“创影”系列核磁共振产品正式下线。这是东软与飞利浦自共同投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以来,在核磁共振产品领域中首次成功实现技术融合。
“创影”系列核磁共振产品可谓东西合璧,充分融合飞利浦超导磁共振先进软硬件技术和东软先进永磁磁体技术。这种磁体是由东软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以各自技术优势合作创新,是今年沈阳企业自主创新走出的一条新路。在创新年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企业间合资合作,并在自主创新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借“脑”合作自主创新
“创新年”里,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合作创新,正改变着沈阳人的创新思维。
今年举办的专利拍卖会上,9项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拍卖了3200万元,超出拍卖底价455万元。沈阳麦金利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慕侠告诉记者:“企业要想提升竞争能力,一是自主创新,再有就是购买专利,借脑发展。”
集成创新正成为我市企业创新的新路子。东软集团把自身的软件优势与国外企业的硬件优势相结合,并以知识产权广泛地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不断推出适合市场的新产品。新松公司在美国建立中美超限制造与自动化联合研究中心,采用超常规组织管理方法,整合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开展在极限环境下,包括微纳米、生物生理等高精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开发。这也是沈阳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企业的创新平台建立在国际前沿上,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新举措。
市场唤醒专利意识
随着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交易的深入,沈阳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浓。
沈阳第四橡胶有限公司曾经在全国同行业中创造了很多“第一”,最有名的应属橡胶水坝和橡胶密封柔膜。“现在橡胶水坝产品在全国随处可见,10多家企业都在生产这个产品。如果当初我们申请了专利,就不会出现这个结果。”该公司技术总监高为民这样说。
高为民介绍,现在该公司每有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首先就考虑申请专利进行保护。“申请专利除了保护知识产权外,在工程竞标时也是个重要砝码。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就是依靠关键的专利技术,取得了成功。”
记者从沈阳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2006年全市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大幅度提升。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677件,同比增长16%,占全部申请量的比重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1043件,同比增长25%,占职务专利的比重达到5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同时,外观设计和非职务专利数量同比分别降低5个和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