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22年来抛家别子耗尽家财,走遍黄河沿岸山庄村落,他提出耗资300亿元 “彻底改善悬河,重塑华北平原”的大胆构想,却屡次被相关部门拒之门外,他甚至企图“卖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仅仅为争取一个实验机会。这是一个有着狂热梦想的人,但是,现在他好像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却又不甘心失败。他为什么一直守着这样一个梦想?这梦想到底是科学探索还是痴人说梦?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郭东懿/文邱琦/图
●豪言 让他们骂吧,我比那些为生计碌碌无为的人强几百倍
“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家庭、事业都不成功。”提到这些,60岁的王俊章神经质地摇摇头。他一直以“泥沙翁”自诩,就是不想让熟悉的人知道自己现在的行为,因为不能理解他,家人、朋友屡次与他发生争执。“别写我名字,不想再让他们伤心”。
1985年,泥沙翁因为看不惯单位风气,借口身体不好离职回家。在家做出两个科技小发明并获得专利后,总感觉不过瘾。
后来,开封段的悬河难题跃入他的视野。开封目前河床高度与市内铁塔顶持平,号称“世界最高的悬河”,也是有名的“豆腐腰”。解决黄河悬河问题成为泥沙翁选中的目标。
凭着学过机械、水利的底子,泥沙翁斗胆向黄河进发了。他北上甘肃、内蒙,独闯陕西、山西。
可是,他的热情很快就被击垮了。“一年总要跑上七八趟,路费、伙食费和购买各种地形、水文资料,20万元购房款不知不觉就花光了。”
家里辛苦积攒起来的20万元血汗钱,准备给儿子买新房,连个水漂都没打就花光了。直到现在,老伴还窝在开封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唯一的儿子在郑打工,没钱没房,快30岁也没有找到女朋友。
泥沙翁从20多年前迷上黄河后,再也不想干别的事,满脑子都是黄河。多少年来,劝他罢手的人连成排。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有人同情他傻气十足,还有的人则直接骂他“疯子”。泥沙翁很坦然:“就让他们骂吧,我比那些为生计碌碌无为的人强几百倍!”
●求助 想给清华大学水利工程教授打工三年,换取实验机会
2004年,泥沙翁提出一套改善悬河的十六字方案。2005年4月,他独自一人跑到北京打工,目标直指水利部,“找专家,鉴定方案的可行性。”
连续蹲守一个星期,泥沙翁连水利部的大门都没迈进去一步。在这期间,泥沙翁有幸拜访国内水利界泰斗张光斗先生和黄万里先生的爱人丁女士。与他们的会见,增强了泥沙翁治理悬河的勇气。当年92岁高龄的张光斗先生,介绍泥沙翁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教授张红武谈谈。“张教授对我的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力邀我留在他的模型实验室帮忙。”泥沙翁说,中国最高学府的土木水利实验室,历史参考资料随便看,各种水利模型随便用!他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把实验室的器材、工程进度整得井井有条。转眼半年过去,他才意识到悬河方案被束之高阁。他找到张红武才知道,要开展原理性论证,必须搭建黄河模型展开实验,一个浑水动床实验起码得50万元。没有固定收入,远离亲人故土,泥沙翁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我免费给你打工三年,你帮我做个实验,行吗?”泥沙翁说,“我豁出去了,‘卖身’换实验。但张教授还是苦笑着摇头。”离开实验室后,泥沙翁流落到北京街头打工。白天,他到物流公司搬货,晚上就猫在火车站、停车场蹲一夜。
挣足生活费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重新回到清华,住在实验基地,寻找机会。
●评价 清华教授说目前没法下结论,但这个人言行偏激
泥沙翁的方案到底如何呢,记者连线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张红武,张教授指出,因为这个方案没有通过科学实验论证,现在没法讲其是否可行。
关于泥沙翁的其他问题,张教授表示一言难尽,不想多提。在记者的追问下,张红武说他对泥沙翁的感情很复杂,开始很同情他,想帮助他。后来却发现泥沙翁的言行偏激,而且说话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由对他戒备起来。
原来,今年3月,泥沙翁说他已经寻找到进行实验的资金。学院于是在今年3月26日与他筹办的“华夏民间黄河研究会”签署《关于彻底治理黄河下游泥沙的方法原理性实验》技术合同,准备由清华大学采用多组次预备实验,验证其方案的合理性,修正其不合理、不可行的地方。
谁知道实验筹备开始后,泥沙翁才说自己承诺提供的58.8万元的经费还没有到位,而他所谓的“华夏民间黄河研究会”则根本不存在。鉴于此,张教授中止合同,并且表示不再与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
●追梦 企业赞助泡汤,他又寄希望于说服博士把自己的方案写进论文
6月25日,在接受采访时,泥沙翁接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电话,说考虑赞助治理悬河工程。
6月26日,泥沙翁再次找到记者沮丧地说,那位民营企业家听完他的宏大方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个太玄了,我不想当冤大头。50万元给你做实验,还不如去黄河源头抓老鼠,治沙来得快呢。”
筹不来钱,在清华做实验的一丝微弱希望也熄灭了。泥沙翁情绪很低落。
6月26日晚,泥沙翁兴高采烈地找到记者,留给记者一套彻底改善悬河现状的方案——《彻底改善悬河现状、重塑华北平原势在必行》以及工程图纸。
泥沙翁说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主意,现在清华大学不少博士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如果能说服一两个学生把解决改善“悬河”作为博士论文的课题来做,不仅可以用清华的设备做实验,而且“如果能通过博士论文的形式公开方案,应该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吧”。“我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希望方案能被有识之士发现,最终得以实施。我不要名,也不要利,只希望有人认可我的方案,治理悬河。”“他的魂被黄河勾跑了”。这个已经60岁的老人,将再次离开爱人、儿子和故乡,独自踏上北行的列车,继续追寻那个遥远而沉重的黄河之梦,不愿苏醒。
泥沙翁的治黄方案
泥沙翁的思路就是十六字方案——— “河道取直、束水中流、疏沙两岸、河底定线”。
简单地说,也就是利用悬河水位高出黄河大堤,每隔10公里,在河底预埋带有漏斗的排沙管道,也就是隧道,将河道中淤积的泥沙排出大堤之外。30个排沙管道,可重新疏通出一条长300公里、宽1公里、深5米的新河槽,掏出的15亿立方米泥沙,用于在堤坝两岸重塑华北平原。隧道内部考虑安装水力发电机,实现内部供电;在隧道取沙口安装自动控制阀门,通过调整水沙比例,控制取沙速度。整个工程预算包括两岸移民费用,总造价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