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消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已于11月2日(上周五)正式下达行政判决书,驳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上诉请求,支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其宣告手机防盗报失专利无效的决定,直接维持解文武国家专利号为“01802972.8”的“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专利权有效。 手机防盗第一人难“防盗”
原籍安徽宿州的解文武被称为手机防盗第一人,他于2000年12月26日提交了专利优先权申请,是“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专利权的持有人。这项专利主要为找回丢失的手机提供线索,用户可以提前在手机内设置一个应急号码,当手机丢失后,有新的SIM卡插入时,手机便会自动向用户之前设定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告警。
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内手机厂商付费使用解文武的专利,包括厦门夏新、深圳天时达、杭州东信、北京CECT(中电通信科技)、北京恒基伟业(商务通)等多家手机厂商都与解文武签订了专利有偿使用协议。
不过承认解文武专利的手机厂商只占少数,据解文武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不少于20家手机厂商使用了防盗报失功能,而由于10月份我国取消了手机核准制,解文武认为“采用防盗报失功能的手机厂商将会更多。”
并非个案
我国非职务发明转换率低、产业化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即在于当与企业发生专利纠纷时,民间专利持有者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解文武向腾讯科技表示,他已接触到大量民间发明遭遇各种企业侵权的事实,自己的“防盗报失”被侵权并非个案。
虽然自己的专利再次获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目前为止解文武并未看到自己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他坦承自己已无力进一步起诉涉及侵权的企业要求民事赔偿。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时,解文武称打算先与北京的一家厂商接触,并且向已签约的5家手机厂商收回应得的余款,接下来打算再一次南下深圳。手握判决书,解文武至少多了一分底气。
专利案原委
早在2005年3月15日,手机防盗报失专利发明人解文武便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海尔信鸽手机的“智能防盗”功能构成了对其专利的侵权。2005年4月11日,海尔通信公司以缺乏创造性为由请求专利复审委宣告解文武的专利无效,专利复审委于2006年6月23日做出行政决定,宣告解文武的专利权无效。解文武不服,随后向一中院提起诉讼。
2007年6月20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撤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的解文武专利无效决定,并且维持解文武“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的发明专利权全部有效。专利复审委员会不服判决,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07年11月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专利复审委员会上诉请求,解文武胜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