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分类 | 商标新闻 | 商标知识 | 交易须知 | 海外注册 | 专利常识 | 专利分类 | 专利检索 | 专利申请 | 商标查询 | 商标注册
保护监测 : 法律法规 : 资料下载 : 企业简介 : 证书展示 : 商标在线咨询 : 公告


点子大王:缴不出专利费的千万富翁

发布时间:2007/11/23 14:36:21 来源:时代信报  浏览次数:951
   在2007年重庆创业展上,龙巧林可能是手捧专利最多的人。目前他已经有5项产品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如果加上正在受理中的专利项目,龙巧林至少拥有7项左右的专利发明。虽然至今尚未成功卖出一项专利,但他仍然痴心不悔。 

    11月17日,记者在重庆市第二届创业博览会上碰到龙巧林的时候,他正握着一大叠专利证书和专利受理通知书,在四处寻找买家。龙巧林告诉记者,“爱观察的习惯总能让我找到很多创造的灵感,但以后,我在发明之前,也许要先预算一下资金,摸一下市场需求了。”从出于自己爱好地去观察、发明到逐步懂得市场才是发明价值的最终体现者———这恐怕也算是他近几年在发明路上摸爬滚打所得到的一点收获了。 

    这么多年,老龙只见发明专利源源产生却不能转化为产品和财富。 

    偶然得之的灵感 

    2001年9月获得专利的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是龙巧林获得的第一个专利产品。 

    人到中年的龙巧林以前是中国建设集团的一个普通工人。与许多男士一样,他也喜欢把钱包、钥匙、火机等一些随身物品装在裤兜里,但是这些东西常常不翼而飞。 

    “有时回家要开门,一掏兜才发现钥匙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只能在家门口苦等家人回来。”龙巧林认为,这些都是裤兜太浅惹的祸,虽然装在裤兜里的东西都没多值钱,但都是经常要用的东西。 

    对他的第一个发明,龙巧林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96年,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便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兜里揣的东西不掉下来呢?他想:如果把包的形状改大些,超过裤子的中缝,东西不就不容易掉下来吗?但如果单纯地加大,又不好看。于是,龙巧林一有空就开始摆弄裤兜,前后画图构思了上百种的图案,以求美观、实用和价廉的统一。 

    最终,他琢磨出了现在的发明:就是把传统普通裤兜的直桶结构变为“L”形,将裤兜底部向大腿内侧方向延伸一部分。由于裤兜有了一个弯度,兜里的东西就很难自动跑出来了。 

    龙巧林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比划:由于兜底转到靠近大腿内侧处,人在运动时内侧肌肉动得不多,放的东西也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同时,该处肌肉大腿外侧更敏感,也更容易感觉到小偷的动作。 

    这个发明看似容易制作难。前前后后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直到1999年,他才将自己发明的裤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2001年9月,他的“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终于获得国家专利。 

    技术简单难卖出 

    “别人用炒股等方式赚钱,我靠发明赚钱。”龙巧林说。但那个时候,他还不懂得只有当专利转化为市场产品才能创造价值的道理。 

    在2002年的重庆高交会上,龙巧林专门找到一家生产商,定做了20多条裤子,这些裤子的裤兜都采用了他新发明出来的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据他回忆,这种新型的裤兜在当时曾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那些定做的裤子以每条40多元的价格一下子卖出去了一大半。 

    产品的热销让龙巧林很激动。他为自己的专利算了一笔账:如果使用“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每条裤子成本增加不到3角钱,应该很容易大规模推广。而且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0亿的人日常穿的都是西裤和休闲裤,该专利一旦被广泛采用,其市场价值每年至少上亿元。因此,他开出了380万元的转让价。 

    但市场是很难让人琢磨的,此项专利在人们热闹地观看后,很快就冷清下来了。龙巧林并没有找到专利的买家。 

    “也许,他们都觉得技术过于简单了吧。”龙巧林对记者说,由于技术含量低,甚至有人称他发明的这项专利“恐怕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发明了”。 

    但龙巧林始终坚信自己的发明肯定有用武之地。 

    在他看来,目前许多成功的发明最初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甚至和原来人们习惯用的东西差别非常小,但这并不会掩盖它的实用价值。比如原来的铅笔没有橡皮擦,小孩子用起来很麻烦,而且橡皮擦很容易弄丢,后来一个美国人把橡皮擦套在了铅笔上,就解决了小孩子以前存在的问题;而瓦特在烧开水时发现蒸汽往上冒,顶起壶盖,因此发明了蒸汽机。 

    缴不起专利保护费 

    “许多伟大的发明关注的都是身边很平常的事情,找出东西的缺陷并想办法解决。”龙巧林认为,一项发明的价值并不在于操作是否简单,而在于能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地方,可以先于其他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新点子。 

    基于此,龙巧林后来又参加了广州、杭州、北京等全国各地很多大大小小的展会,而且还找过九牧王、雅戈尔等品牌服装,希望能与他们进行合作,但对方都以“再考虑一下”婉拒了龙巧林的合作,有的商家则担心过于简单的技术很容易被其他厂家仿冒,“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的招商最终无果而终。 

    直到2005年,龙巧林的专利仍然没有寻找到合适的买家。而他没缴纳的专利费和滞纳金已达到了1000多元,重庆市专利局的人好心地劝他,如果专利不能进行产业化生产,就干脆放弃吧。 

    现实让龙巧林放弃了最初的想法。“现在谁愿意生产我这个专利产品,都可以免费生产。”这个曾经被他要价380万元的“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专利被他搁置起来。 

    新点子层出不穷 

    “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尚未卖出,龙巧林又开始研究另一个项目———车辆端墙装置和车辆底架装置。这个项目的研究,占用了他当时相当大部分的时间和资金,他不得不将暂时无法转为财富的保险侧缝袋专利搁置在一边。 

    龙巧林工作的地方离铁路很近,每次火车呼啸而过的时候,站在铁路旁的他总是感到有很大的风迎面吹来,几乎要把人吹倒,周围的树木也左右晃动得剧烈。喜欢思考的他就想,这几年铁路运输一直在提速,如果火车路过的时候能减少一些风阻力,一方面让过路的人好受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火车的耗能,以便更快地行进。 

    这个想法2000年就产生了,但直到2003年后,他才开始着手研究让火车产生更小风阻力的发明。由于他对火车上的各种技术专用名词并不了解,对火车的构造也一无所知。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他曾专门到铁路部门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实地考察。 

    研究进展很慢,但柳暗花明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一次,他在火车站考察时,看到一个高个子男人从火车底下钻过,起身站起来时,被火车底盘给挂了一下。龙巧林低头一看,发现车底下有很多的槽钢,而正是这些槽钢把高个子男人挂了一下。 

    “这些横着的槽钢增添了空气阻力,也影响了车辆行进的速度。”无意间的发现让他豁然开朗:如果将车底蒙上一层平的合层材料,不是就可以解决槽钢等零部件带来的阻力和不安全吗?用相同的道理,他对增大风阻力的外端墙也采用合成材料进行改造,以减少风阻力。 

    据称,目前,这两项发明已经进入专利的实审阶段。 

    上千万的专利标价 

    “也许还是有人会说这个技术太简单了,但他们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通常人坐在列车上,都不会去管火车在行驶时为什么会晃动得这样厉害,也不会去看车架上有什么问题。”龙巧林认为,他正是通过比别人更细致的观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避免这些问题,而这就是他专利发明的价值所在。 

    目前,他对自己的这两个专利标价为:一次性买断1000万元。 

    事实上,从2001年获得“舒适安全保险侧缝袋”专利以来,龙巧林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发明,他把这些归结为自己平时注意观察并执著研究钻研的结果。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有5项产品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如果加上正在受理中的专利项目,他至少已经有7项左右的专利发明。 

    让这位执著的发明者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已经获得专利证书或正在受理中的专利产品,都因为技术过于简单等原因暂时还没有找到买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提到了他的另外几项发明:他利用空气中的温度转化,从节能的角度发明了“吸热器”,这种产品主要用于热天,利用大自然的能量进行加热,但冬天却不能使用。 

    这么多年,老龙只见发明专利源源产生却不能转化为产品和财富,他自己也因为常常身陷几个发明之中,资金、时间、精力受到牵制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专利。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龙巧林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他说,曾经有内行告诉他,发明专利前首先应该进行资金预算,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投入那么多。 

    “爱观察的习惯让我找到很多创造的灵感,但以后,我在发明之前也要先预算一下资金,摸一下市场需求了。” 


客户服务热线:86-754-88282008 88922008 82882008 82992008
传真:86-754-88282008 手机:13353082008 Email:88@2008IT.cn
公司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环路建南花园11栋楼下   本站是汕头市专利协会会员单位
是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潮商”杂志理事单位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汕头市法律服务所 王晓东(主任)律师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6095137号 本站通用网址:京奥、京奥商标网、汕头商标网 本站广告位置招商
 汕头市京奥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2-2008 中国电信及广东网通提供网络 邮编:515041 管理入口